别踩雷了刮痧拔罐需谨慎,操作不当反伤

  • 来源:不详
  • 时间:2022-3-7 12:49:37
网络编辑求职招聘微信群 http://liangssw.com/bozhu/12593.html

近日,我院中医护理门诊接收一位患者,该患者感觉身体不适,在家用负压罐自己进行拔罐治疗,因操作不当,拔罐处出现了大小不等的水泡,随后来院就诊。

近年来,拔罐、刮痧等中医保健越来越受到追捧,很多养生保健机构都会推荐此类操作,但中医保健的手法是否正确会影响到身体健康,操作不规范,反而会损健康。

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刮痧、拔罐的那些事吧!

1、刮痧

既然是刮痧,不出痧怎么叫刮痧,所以大多数人强求出痧。其实,每个人体质都不一样,伤风感冒的人容易出痧,中风的人刮痧就不易出痧,如果强求,则容易损伤体表。

刮痧有时间限制,一般每个部位刮15-30次,以3-5分钟为宜;局部病变或者局部保健一般在20-30分钟之间,整体刮痧宜在40-50分钟之间。

1

合理使用刮痧时间

2

科学规范刮痧顺序

3

不宜食用生冷食物

此外,刮痧不能来回刮,而是要由上向下,由内向外,应单方向刮拭,尽可能拉长刮拭距离。刮痧部位也是有顺序的,总的原则是先头面后手足,先腰背后胸腹,先上肢后下肢,先内侧后外侧逐步进行。

全身保健刮痧者,其顺序是先头、颈、肩、上肢、后背腰、胸腹及下肢;颈部保健刮痧顺序为头、颈、肩、上肢;肩部保健刮痧顺序则为头、颈、肩上、肩前、肩后、上肢;背腰部保健刮痧则为背腰部正中、脊柱两侧、双下肢。

提醒注意:刮痧结束后,宜喝一杯温水,休息15-30分钟。不宜食用生冷食物,出痧后30分钟以内不宜洗冷水澡。刮痧过程中如出现头晕、面色苍白、出冷汗等晕板情况,应及时停刮,并对症处理。用稀有物品制成的刮痧工具来宣称比其他刮痧工具好,其实刮痧手法比工具更重要。

2、走罐

在很多养生保健机构里,工作人员都会推荐走罐。其实它也是拔罐的一种,我们通常说的拔罐其实是留罐,走罐比留罐要稍痛。足底走罐是一些养生保健机构经常推荐的一种,声称够缓解疲劳,预防各种疾病等等。

其实走罐更多是走脊背两侧,是面积大且肌肉丰厚的部位。脚底肌肉并不丰厚,并且脚底角质较厚,不适合走罐。走罐的目的是为了祛风散湿、活血化瘀、改善内脏功能,脚底角质厚则不容易达到走罐目的。走罐疗法宜选用口径较大的罐子,罐口要求圆、厚、平滑,最好使用玻璃罐。

有人拔罐,整个背部都是罐,其实并非罐越多越好。拔罐时,血液会集中在皮肤下。如果罐拔多了,可能会导致头晕等。因此年老、体虚及初次接受拔罐者,拔罐数量不宜多,留罐时间不宜过长。走罐时间也不能太长。

提醒注意:皮肤过敏者宜选用温水进行走罐润滑,而不宜选用润滑剂等。水肿、尿毒症患者等不宜进行走罐。拔罐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,如有不适感,应立即起罐,严重者可让患者平卧,保暖并饮用热水或糖水。起罐后,如发现小水泡,可不必处理,能自行吸收。但如果水泡较大,应及时来院就诊,以防感染。

此外,无论是刮痧、拔罐还是其它的中医诊疗,都需要提前进行辨证,以选择合适的经络、穴位以及手法。

所以,中医诊疗操作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!

我院中医护理介绍

我院中医护理学科作为上虞区重点学科,以“弘扬中医经典文化、传承中医护理精髓”为己任,积极创新,充分发挥中医传统疗法优势,以优质中医护理服务为患者所称赞。

目前,护理团队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病种达35个,开展中医特色护理技术24项,并开设中医护理门诊,全院护士积极推动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在临床的应用,做到辨证施护,病、证结合,将中医护理技术有效地应用于患者,中医护理技术开展数量及质量逐年提升。

护理科坚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、以学术为纽带,通过中医经典理论、中医临床思维与中医诊疗技术的培训、跟师、外出进修等多种形式,致力打造一支具备传承创新能力及学术后劲的中医护理人才队伍。遵循“以人为本”的理念,努力构建具有浓厚中医文化氛围的病房环境,积极指导病人开展中医养生保健操以及中医特色的主题活动。开展互联网+护理服务,开展中医手法通乳、PICC维护、伤口护理、导尿管置换、鼻胃管置换等线上申请线下居家护理。开展一系列优质护理活动、延伸护理服务,如进社区、学校、农村、企业提供中医养生、中医护理技术、慢病护理指导和健康宣教等,受到群众好评。

每周一至周五全天、周六上午

传统疗法中心(7号楼)四楼诊室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pygav.com/gssyrq/13830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Copyright © 2012-2020 刮痧_刮痧用品有哪些_刮痧功效_刮痧步骤版权所有

    现在时间: